发布日期:2024-05-27 18:41:08 点击次数:
leyu体育【环球网 记者 徐娜】40年,服装风潮以充满激情的方式不断更新。从臃肿的棉袄到轻巧的吊带,从朴素的中山装到前卫的超短裙,经历了从最初的家庭生产、小作坊,到现在的世界第一大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的过程。改革开放40年,中国服装业潮流几度变换面目,回望前40年的服装潮流,当下服饰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我们想象。
1979年,法国著名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文化宫举行了一场服装表演。台上的多姿多彩与台下的“灰”“黑”“蓝”形成鲜明对比,此后10年,关于服装的每一个动作都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1984年,实行了30年的布票成为历史,成衣业开始阔步发展起来。这时供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国营服装厂,这些“名牌服装”集中于大中城市百货商场,乡镇居民要买名牌需要“进城”。
新的商业模式也随之孕育而生。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一批贩运服装的人——“倒爷”,他们把时髦服装从广州等城市贩卖到全国其它地方,不少大中城市出现了以这类服装为基础的“地摊”式服装集散场所。
改革开放后,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了一个由卖方市场主导的商业时代。不过,在这最初的10年里,服装产业的结构十分单一,经济体制单一、市场单一、产品单一。
1992年春天南巡讲话后,许多企业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第一批领军企业由此诞生,名牌战略在服装行业被明确提出。
1993年首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行,国际服装品牌开始进入中国,人们的着装观念进一步多样化、个性化,各色各样的职业装大行其道,T恤、文化衫、夹克衫、仔裤仔裙、牛仔短裤、羽绒服、登山服等成为人们的普遍装束……
1998年前后,中国风兴起,很多城市街头时常可见穿着改良旗袍的女子摇曳而过。
值得注意的是,90年代中期以后,特许经营模式开始在服装业风行,并逐渐成为主流模式,诸多企业特别是男装品牌都乐于采用特许专卖拓展终端市场。在改革开放的第二个10年里,服装企业集体突围,服装样式逐渐丰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进入21世纪,中国女性对于服装诉求越来越趋向凸现个性、标新立异,中国服装在全世界受到注目和尊重。
改革开放的第三个10年里, 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变革大潮在新世纪拉开序幕。服装流通首次作为一个产业发展起来。企业营销模式也发生了根本改变,曾被广泛采用的代理制被更为高效的加盟制、订货制取代,品牌专卖店、加盟店、服装专营店遍地开花。网络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企业提高了供销效率,也成为了一种时尚的销售渠道。
“模式为王,渠道制胜”的呼声响彻整个服装业。不仅出现了一批服装商业渠道创新典型,服装龙头企业纷纷开始商业创新实践。国际品牌也结合中国市场的模式登陆中国的服装商业战场,广大中小企业更迫切需要商业创新带来成长突围。
互联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中国服装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生产营销模式。
新零售的号召下似乎所有的运营模式不冠以新的帽子就是落后,脑洞大开的各种新创意、新玩法、新模式纷至沓来。消费升级大势下,消费者重点关注的依然是产品的品质与体验价值的提升。未来的服装产业拼的更多的是品牌的知名度,设计的创新性。
改革开放的第四个10年,是向中国梦迈进的10年。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现在的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现在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
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