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公司新闻

香奈儿还想在中国赚更多

发布日期:2024-06-02 22:01:46 点击次数:

  leyu体育2024年首季,奢侈品业中国市场收入多下滑,香奈儿凭借其2023年的强劲表现脱颖而出。

  不同于Burberry、Tods、Gucci等品牌分别遭遇19%、24%、28%的销售跌幅,以及LVMH集团亚洲市场6%的下降,香奈儿去年录得16%的收入增长,攀升至197亿美元。

  从区域看,亚太市场销售额增21.6%,超50%营收占比,领涨各区域;欧美市场增幅较小,分别为16.4%和2.4%。

  亚太地区亮眼的数据,让香奈儿对中国市场更加看重,它正计划着进一步挖掘中国市场。

  香奈儿创立于1909年的巴黎,最初以设计帽饰著称,后以五号香水、黑色小礼服和2.55手袋等经典闻名。1983年卡尔·拉格斐接棒后,品牌扩展至高级定制、成衣、珠宝、腕表及美妆等领域,成就时尚界传奇。

  作为全球时尚巨头,香奈儿影响力广泛,但直至21世纪初才踏上中国市场征途,此时LV与Gucci已先行一步。

  不过,香奈儿早在1993年便在上海华亭伊势丹悄然布局美妆,预热中国市场。 2001年,随着上海龙华机场的时装秀,香奈儿正式亮相中国舞台。 尽管晚至,香奈儿仍凭借自身优势占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香奈儿也曾做出降价动作。 2015年在“三公消费”管控的影响下,香奈儿将中国地区售价下调20%,消除了与欧美市场的价差。

  但 遗憾的是,此举非但未吸引新客,反而削弱了老客户忠诚度,影响了品牌形象和市场表现。 2015年财务报表清晰反映了这一影响: 年收入下滑17%,降至62.4亿美元。 同时,营业利润也大幅下降23%,仅剩16亿美元。

  为了应对市场变化并敏锐捕捉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香奈儿在2018年做出策略性布局,选择在抖音平台发布J12腕表系列的创意短片,借此踏足短视频领域,紧贴年轻群体。

  据消费者研究公司Bomoda数据显示,奢侈品消费人群的平均年龄显著降低,2015年时仅为33.1岁,且80%集中在25至44岁的年龄段。 贝恩咨询数据更是预测到2025年,千禧一代和Z世代预计将掌控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的45%份额。

  然后势态还未彻底好转,香奈儿就又受到疫情影响。2020财年内,香奈儿的销售收入为101亿美元,相较于2019年的122.7亿美元下跌了18%。尽管一度遭受重创,香奈儿后续通过适时的涨价策略,有效促进了收益回升。

  对于奢侈品涨价,尤其是像香奈儿这种顶奢品牌,通常是为了维护稀缺性与价值,吸引高净值客群。如今在市场环境变化中,顶奢品牌凭借强大影响力获得更多认可,与二三线品牌业绩分化加剧。

  香奈儿的涨价策略偏向高端忠诚顾客,与早前的年轻化路线看似相悖,实则是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细致划分,目的在于应对年轻人趋于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观。此举既巩固了其高端市场地位,又加速了奢侈品行业的内部分级。

  因此,尽管香奈儿去年3月就涨价8%,Classic Flap涨幅更是达到11%-17%,2022年销售额仍增17%。并且它的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透露,2023财年销售额增长的9%来自涨价,7%来自销量增长。

  由此可见,香奈儿的涨价非但没有引起需求的萎缩,反而因产品稀缺价值和投资属性的提升,促使业绩更上一层楼。

  受益于收入回升,特别是在亚太市场的强劲表现,香奈儿正加速实施其在中国的零售扩张战略,核心举措包括开设多家新店铺。

  香奈儿CEO Leena Nair积极看待中国市场,尤其中国年轻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热衷,将其视为价值投资。 与此同时,首席财务官Philippe Blondiaux称,香奈儿中国仅有18家店,相比竞争品牌的40-50家,显示出市场渗透空间大。

  尽管香奈儿扩张细节保密,可以预期的是,这会是一场迅速且精准的市场扩张行动。 除了门店的扩张,涨价策略也将持续。

  在中国,奢侈品涨价幅度有时高达5%-20%,部分经典手袋破10万。如香奈儿CF小号手袋,2023年由7.7万涨至8.08万,涨幅显著。涨价策略虽紧跟全球奢侈品趋势,但在中国表现突出。

  面对涨价疑问,香奈儿解释主要是原料成本增加和全球通胀影响。然而,我们从奢侈品自带的高昂溢价属性中不难看出,成本并非唯一原因。涨价更多的是在维护品牌高端形象及适应市场变化的考量。

  消费者对频繁涨价反应不一,部分持谨慎态度,转而考虑二手奢侈品市场。 贝恩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二手奢侈品市场估值3500亿人民币,4年规模近翻倍,占新奢市场12%,显示出消费者偏爱性价比与可持续性的增加。

  观研报告网更是显示,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潜力达万亿,现5%的交易占比,远低国际的20%-30%。

  虽然香奈儿在中国的扩张与涨价,考验着品牌忠诚度与市场承载力,但也无形中加剧了顶级奢侈品与二线品牌间的差距。因为涨价不仅维护了品牌高端形象,还可能引导消费者认为高价等于更高品质,促使更多人倾向于攒钱购买顶奢。从而在心理和市场上扩大了两个层级品牌的差距,对二线品牌构成挑战并可能重塑行业格局。